2022年2月28日,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2021年至2035年气象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中长期气象科技发展的基本依据。
我国气象科技创新已发展到跟踪和并跑并存的新阶段。同时,加快发展地球系统科学,实现自动化、智能型、无缝隙预报服务也已成为世界气象发展的新趋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气象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建设气象强国,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了该规划。
《规划》着眼于气象强国建设总体目标,系统谋划2021年至2035年气象科技发展工作,明确短期及远景目标。到2025年,科技研发力量比2020年翻一番;建成布局合理、开放高效、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科技与业务融合的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科技研发力量较2025年再翻一番;气象科技整体实力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灾害性天气预报、地球系统数值模式、重大观测装备三大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气象科技创新中心;气象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规划》紧紧围绕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气象强国建设目标,聚焦气象现代化关键核心技术,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确定9个重点领域46个优先方向,着力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技支撑能力。
《规划》提出,新时期气象科技发展,要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体系框架下构建气象事业新格局。按照新业态数据、算力、算法的格局谋划气象科技中长期发展,并由此提出实施气象大数据科学工程、国产超算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地球系统模式工程和观测装备国产化工程四项重大气象科技创新工程。
《规划》还强调,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为着力点,完善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象大科学中心和基地,强化气象战略科技力量。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国际、部门、不同层级间气象科技交流合作。建设科研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
(作者:赵晓妮 责任编辑:栾菲)